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太平 > 第二十一节 围点

第二十一节 围点(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上奏曰:““昨又闻英国牧师李提摩太,新从上海来京,为吾华遍筹胜算,亦云今ri危局,非联合英、美、ri本,别无图存之策。…况值ri本伊藤博文游历在都,其人曾为东瀛名相,必深愿联结吾华,共求自保者也。未为借才之举,先为借箸之筹。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ri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

嗯,将中国这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土地交给做英美ricao控的殖民地,还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啊。

这六君子里最冤的应该是康有为的亲弟弟康广仁,他是因为要帮助照顾生病的梁启超进京才从广东来到bei jing。当怒极的慈禧太后开始抓捕那些准备杀她脑袋的维新派人士,他的亲哥哥康有为和梁启超托李提摩太和伊藤博文两位大人的福气躲进了英国和ri本的使馆,不过他们似乎因为某些原因都忘了通知这位只负责办报的康广仁兄弟。剩下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至于康有为一边鼓吹妇女du li一边玩高龄纳妾,一边吹牛要办军勤王从华侨手里骗钱等等诸多行为。梁启超先生在ri本化身良青历搞变法考证,记录他和光绪皇帝之间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亲密互动的时候,他的老师康有为先生已经拿着自己写的光绪帝诏书和ps出来的两人合影在海外开始了宣传工作。

相比之下,至于谭嗣同那卖掉东北西北给穷鬼俄罗斯的神奇想法不过是几句醉话而已。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居然连俄罗斯沙皇的财政情况都不清楚就拍脑门著书立说,这种情况就像是中国男足队员回忆自己勇夺世界杯的光荣历史一样。不是说话的人喝高了,就是相信的人喝高了。

()一切军事行动的背后都应有其政治上的缘由,杨秀清策划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以推翻清zheng fu为主要目的。推翻清zheng fu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所谓的煌煌大清乃是注定要扫罗进历史垃圾桶的玩意,在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之后,这个政权就已经根本无法跟上世界chao流的脚步了。它所有的行动都透露出一股陈腐的味道,可以说是完全毫无希望。

杨秀清前世翻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对大清有一种期待,认为不是慈禧这个妖妇,煌煌大清一定可以完成君宪制度的华丽转身,如果把三海工程的银子用到北洋舰队身上,那就不会有甲午战争,ri本也就不会崛起。如果慈禧不拘禁光绪,那么也不会和列强交恶,最后无比爷们的向万国宣战,引来一顿爆揍。

后来随着阅读量和见识渐渐增加,杨秀清终于明白历史书没有错,他的结论是正确的,他只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诡异现实隐藏了某些细节。

比如那场清末浩浩荡荡的戊戌变法,如果你仔细赏玩里面的那些史实。真的不会有什么荡气回肠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腻歪恶心。

先不说光绪的刻薄急躁这些毛病,也不说帝党头目翁同龢将北洋水师银子挪用给慈禧修园子的高招,就说那些伟光正的戊戌变法君子们。

戊戌六君子里最出名的是谭嗣同,他最出名的事情大概就是找袁世凯反动兵变收拾慈禧。当时光绪已经亲政,慈禧属于半退休的荣养状态,先不说光绪生母是慈溪的妹妹,就说慈禧对光绪还有选他继承大同的恩德情分,谭嗣同他们玩这一手除了有些寡恩之外,真的有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必要,因为维新派们惹了个大麻烦,这个麻烦足以让所有人吃惊。

这个麻烦叫做“四国合邦”。

当时刚刚领导ri本拿下甲午战争胜利,从中国割下一大块膏腴的伊藤博文先生在ri本内部权力斗争中示意了,他溜达到中国散心。这个时候维新派听从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议,要搞一个名叫“四国合邦”的东西出来,这个四国合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出来也挺简单,就是把英美中ri四个国家合为一体,任用伊藤博文、李提摩太这样的中外jing英来控制中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