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430岁入万万两的南宋

430岁入万万两的南宋(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京官自然也知道其中弯弯绕绕,可这个时候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赢了,没必要去抢食,他们有的是来钱的路子。

“俞大猷,可他带人出去就能打胜仗,还是以弱胜强。”

魏广德说当兵的钱发的少,所以打不赢仗,俞大猷的兵和其他边军没什么不同,可他就能打胜仗,这不是有点矛盾吗?

“现阶段,大同兵怕是最能打的了。”

魏广德不否认,不过也要解释下,不然裕王也容易误入歧途。

“大同军那次出关作战,虽然往日军饷和其他边军一样,可是在板升的缴获,大多都分给出关士卒,这些人通过拼命,拿到相当于数年的军饷,全额。”

其实对当官的有利的话,估计没人会拿祖制说事儿,不过有利于官员就必然损害朝廷利益。

说白了,折色就是因为朝廷没钱闹的。

魏广德明白,裕王自然也懂,他的月俸里都还是有宝钞,那东西他多的是,可用不出去。

至于魏广德,也不是没在宝钞上动过脑筋,可关键他对这些东西一知半解,要是这样上马搞纸币替代金银,他怕不小心把大明直接搞没了。

开玩笑,用纸换士绅手里的金银,怕不是逼人家造反。

说道这里,魏广德想想又说道:“之后对俺答部追兵的交战则更简单,输了前功尽弃,赢了名利双收,自然士卒愿意拼命。”

那次在板升城的缴获甚丰,但是上缴有限,全因为李文进的关系。

好吧,分好处,没有地方文官的认可,总兵、参将哪里敢像那次那样直接分发下去。

李文进因此战有功已经进宣大总督,而大同军从上到下则分到银子,可谓皆大欢喜,只不过没人往京城报送而已。

地方文武都有好处,谁会找不自在,那可是在边镇。

不过魏广德说完话,裕王也明白了的意思,想要涨薪,这个他可不敢想,点头那就是银子。

“上次那个谁就是那个调贵州的参将。”

裕王忽然又说道。

“俞大猷。”

魏广德急忙答话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