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最风流 > 83 访贤非为邀名故 群鸟投巢广陵城

83 访贤非为邀名故 群鸟投巢广陵城(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三陈统兵,名义上陈容为首,而实际上三陈是各行其事、各有其责。

程嘉顺流南下,入夜过了平安县,平安县是邗沟在广陵郡内所临着的最北边的一个县,过了平安前边是高邮,再过高邮就是郡治之所在的广陵县了。

是夜,程嘉泊舟岸边。

时已九月,过了重阳了,天气本已转凉,又是在水上,更是凉意四浸,程嘉赶路辛苦,早早地就拥被而眠,睡到不知何时,被岸上的声响惊醒,他披衣出来,登上船头,向河边远眺。

夜空的星光倒映在河上,明灭点点,随波流淌,远处岸上,遥见火把通亮,仿佛如蛇。

程嘉指之问道:“那里是怎么回事?”

太史慈以是名闻青、徐。

因为这件事的缘故,比起孙乾,他在青、徐的名声更大。

时下之人,视郡如国,视郡守如君,如他这等忠於君上,不惜触法也要完成使命的人不但是郡国长吏们渴望能够拥有的属吏,也是锐意进取仕途的士人们之楷模榜样。

臧洪、袁绥、秦松诸人对太史慈的事迹很了解,在听到荀贞打算叫荀攸、陈群顺道去造访一下太史慈后,他们固是十分赞同,但是却也提出:“因为传通郡章之事,太史慈得罪了州府,被州中痛恨,为了避祸,我等听说他现下不在东莱,而是浮海去了辽东。”

荀贞记得孔融在北海为相后,奇太史慈之事而厚待其母,最终得到了太史慈的报恩,可见“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太史慈不但是个“忠臣”,还是个“孝子”,那么,他就算不在东莱亦无妨,荀贞准备了份厚礼,吩咐荀攸和陈群如是在东莱没有见到太史慈,便把这些礼物送给太史慈的母亲,并叫荀攸和陈群向太史慈的母亲转告自己的敬意,敬重她教出了一个好儿子。

船上的水手们俱是不知。

程嘉侧耳倾听,听得从火光亮动的地方隐隐传来喊杀之声。

他心中一动,猜道:“我从广陵走时,荀君已拣选精卒,命三陈统之,分赴各县剿贼。这大半夜的忽闻杀伐之音,莫非是三陈中的谁在夜袭贼巢,击剿寇贼?”

岸边远处的喊杀声直响了小半夜,快到天亮时才渐渐平息。船上的水手、卫士们负甲枕戈,警惕地戒备了一夜,好容易等到天亮,打听得来消息,果如程嘉所猜,昨晚确是三陈之一的陈到在统兵击贼。

平安县周边多河水湖泊,邗沟从县东而过,县北有邗沟西道,县南是澙湖地形,浅洼很多,并星罗棋布了不少小湖泊,县西又有三河,此河源自下邳国的胡泽湖湖群,流入广陵郡内后,和邗沟西道以及平安县南的澙湖地区皆相通。平安县既水泽众多,苇林茂盛,自向来便是水贼、亡命的藏身佳地,整个广陵一郡,剿贼形势最复杂、最困难的就是这一带。

对太史慈等五人,荀贞虽叫荀攸和陈群顺道访见,但也只是“访见”而已,并没有要通过荀攸和陈群的此行将他们五人招揽到自家帐下的想法。

荀贞现下名声虽大,可太史慈等人也各有大名在外,而且他们不但不是广陵郡人,甚至连徐州人都不是,俱为外州之人,指望荀攸、陈群和他们一见就能把他们揽到帐下显是不可能的。

所以,荀贞也不过只是想借此荀攸和陈群去北海的机会和这几个人见上一见,能结个将来的善缘最好,不能也无所谓。

荀攸、陈群对程嘉说了一下要去谒见孔融之事,没有提荀贞还叫他们去见见太史慈等人,因为这没什么可提的必要,三人叙话多时,见天色不早,荀攸、陈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程嘉也赶着回去复命,当下船头一揖,荀攸、陈群自回己船,两边告别,接着分赴前路。

荀攸、陈群不提,只说程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