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群芳寻踪 > 第二百八十四章:不自量力了吗?

第二百八十四章:不自量力了吗?(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金良特别强调了比例尺和方向的确定,这是他这几个月看地图最头疼的事情,很多地图根本没有比例尺和方位描述,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金良还告诉他们,设立比例尺,可以让地物的相对位置比较准确,对于名山大川、政区界线、城邑所在、主要交通路线等,更要一一表示清楚,可用线条表示政区界,于圆形或方形框内加注名称表示郡国县邑,山川名称或亦加括圆形框,道路用虚线表示,河流用曲线表示并注河流名称,山脉用形状除注名称。

诸如此类的,金良并不擅长,他只是根据后世的地图的原则告诉了在座的谋士,让他们变得专业一点儿,不要只是出一些三十六计之类的计策,金良若只依赖这些计策,恐怕只用贾诩一个人就能搞定,根本用不了这么多谋士,金良还是希望这些谋士能发挥计策点子之外的在战略战役上的调配能力。

这是在军中高层,更重要的在于中层,金良为此在中央大学堂里面的军事学院里特别增设了参军系,专门培养合格的各级参军,中央军中的参军相当于后世的政委兼参谋长,思想工作这一块慢慢做不迟,但在基本军事技术方面,金良觉得不管是中央大学堂的参军系还是中央军中的宣抚旅,都必须要加强这一块的教学,要对各级参军进行系统训练,尤其在测绘方面,还要强化沙盘作业,强化战史战例研究,加强情报联系工作,这些参军不能只动嘴皮子功夫,还要做些实际的军事部署。

金良想早些把这些人培养成真正专业的参谋人才,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参谋部,从此之后可以不必忙得团团转而无暇陪。

金良又拿出一张地图道然后呢,要学会看地图、学会测量绘制地图。你们看看这个襄阳周边的地图,可谓是错漏百出,从漳水到滏水的距离竟然比漳水到黄泽湖的距离还远!主将需要准确的地图。你们参军也需要准确的地图来为主将出谋划策,一副准确无误的地图跟标注清楚、比例适当的沙盘一样重要,这都是应该由你们参军来完成的。”

田丰皱起眉头道主公,我等都很清楚地图准确非常重要,可我们参军不能深入敌方去绘制地图啊?!”

田丰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金良对郭嘉和贾诩吩咐道我希望你们的情报部门里面,要开始着手培养熟知地形地貌并可靠可信的人,让他们把他们所在的州郡县乡的地图都绘制出来,越详细越好。地图上必须要包括城池、山林、山谷、河流等影响军事调动的设施。”

郭嘉和贾诩点头应诺,郭嘉问道主公,此事恐怕急切不来,主公需要他们何时完成?”

金良稍微想了一下,未来一两年可能都要在河北地区征战了,便道我现在需要冀州、并州、幽州、青州这四个州的地图,特别是冀州并州两州的,要他们在一个月内完成。而整个大汉疆域的详细地图,我希望你们能在一年内完成。”

金良现在努力筹建起来的参军制度,是后世政委制度和参谋制度的结合,金良希望这个制度能进一步完善起来,能够彻底解决这个时代非常容易出现武人拥兵自重或文人随意干涉军事行动的问题,使得武人不得乱国,文人不得乱军。然后再配上完善的统一的后勤保障制度和完善的监察制度,就可以不用担心的位置被下面的大将蹿走。

一天后,黄忠统领四万步兵从汜水大营返回襄阳,魏越、吕常的第五师跟黄忠交接城防,金良让黄忠暂代城门校尉之职。

这四万步兵包含两万战兵、两万辅兵,现在襄阳内的叛军全部被控制起来,城外陆续来临的世家私兵会被陆续伏击,用不着这么多人守城,金良便调出一万战兵、一万辅兵,参与到伏击那些接到所谓杨彪、郑泰信而来襄阳增援的世家私兵。

因为魏郡在冀州最南端,襄阳西边又是黑山,那些世家叛军前来襄阳都是走东边和北边,金良便重点在东门外、北门外设陷伏击,并根据前来的各个世家私兵的数量而随时调整参与伏击的兵力。

说到这里,金良把那张襄阳地图撕得粉碎道我不希望再见到这样的地图。奉孝,你们军情部,公仁,你们军政部都要派专人到各地测量地形绘制地图,无论样的小山、小河、小村庄,都要绘制进去,并且要标明山的高度、河的宽度、村庄的大小人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精确布局。”

沮授等人都不住地点头,田丰却提出了疑问道主公,您要求绘制得那么详细,恐怕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纸张啊,即便有那么大的纸张,也不方便携带。”

金良莞尔笑道元皓,完全可以以一个县或一个乡为一个地图,战前可以预估战场的波及范围,临战前携带相关的战场地图即可,应该不会不方便携带的。最紧要的问题是你们一定要好好研究把地图测量描绘得更紧密,我建议你们去找闻喜裴家,他们家有人精通这个。”

闻喜裴家的后裔里有个叫做裴秀的,虽然此人追随司马氏,嘲讽马钧,人品很不样,但他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算是“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现在还没出生,但金良怀疑他后来的功劳跟他的家教大有关联,估计裴家有描绘地图的习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