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

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历来的钞法败坏,就是因为缺少锚定,这个锚定可以是粮食,也可以是金银铜,可以是生产力,也可以是信用,但唯独不能单纯只是信用,如果大明宝钞可以买到米面粮油肉肉,它就不会崩溃。

户部的奏疏,从头到尾就说了一件事,大明推行钞法的锚定。

钞法势在必行,可是钞法还有最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锚定物。

“所以按照户部的说法,还真的这工兵团营和官厂团造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力。”朱翊钧对着王崇古郑重的说道:“倒不是急于一时,十年不成就三十年,五十年,总归是要走到那一天。”

户部的审计从来没有如此的腥风血雨过,这一次对全国官田进行的全方面普查,让无数人胆战心惊。

范应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人中龙凤,他考中了状元,举世无双,天下闻名,在牙痛的时候,想办法去镇痛,时日稍长,中毒越来越深,原来的范应期已经死了,现在的范应期不过是披着人皮的毒虫罢了。

王崇古眉头一皱,把奏疏看完之后,有点傻眼了,他呆滞的说道:“大司徒和少司徒什么意思?推行钞法是他们户部的事儿,为什么要推给臣?臣何德何能啊!”

盐引只有少部分人使用,而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必然巨大,而且是天下人人使用,所以需要锚定的东西更多,才能坚挺,只有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多,才能互相监督,不至于因为一个人的贪欲,成为朘剥天下的工具。

皇恩碎地拳固然厉害,太祖高皇帝很擅长这种拳法,但最后钞法还是败坏了,可是这一拳下去,钞法就没办法搞了,无论制作多么精良,防伪多么的先进,百姓都不再认可。

“朕在王次辅心里这么厉害吗?”朱翊钧笑呵呵的问道。

王国光、张学颜在交易行乱战后,深入的总结了其中的规律,最终将其总结在了《钞法锚定疏》之中。

这件事,不是王崇古临终前要完成的,而是朱翊钧这个皇帝临终前要做完的事儿,这很难,但是很有必要也必须去做。

纸钞,就是朝廷向民间的借贷,这一点在许衡在《楮币札子》就已经反复讨论过来。

结果触目惊心。

朱翊钧和王崇古仔细聊了聊其中的细节,王崇古才站起身来告退,他其实很想在自己死前做到户部的标准,大明可以推行钞法,日后春秋论断,他王崇古怎么也能评一个万历维新第三功臣!

北宋南宋胡元大明,其实都做不到,所以宝钞,钞法的崩溃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日后再有人开他的棺,也能找到点有用的东西,万一日后中原需要考古式科研,天下这些事,翻来覆去谁能说得清楚呢?

万历十年十一月的审计,是惊心动魄的,因为有了范应期的案子之后,立刻引起了户部的注意,户部将这种行为等同于隐匿田亩,这些田亩虽然在账上,但总是用各种灾荒的说辞去蠲免,最终朝廷还是损失了税赋。

类似的操作,不仅仅是交易行的票证,还有米面粮油煤炭棉花,这些生活所必须之物,唯有朝廷手中掌握了足够的物质,才能限制囤货居奇的庄家们哄抬物价,才能维持百姓生活的基本稳定。

纸钞意味着借债,意味着纸钞的锚定是债务,而债务的本质是国朝的信用,利用信用发债、利用债务发钞,更多的货币商贸繁荣,一片鲜花锦簇,内外上下有了更多的信心,继续发债,如此恶性循环,如此左脚踩右脚,直到嘭的一声彻底碎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