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 > 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 第9节

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 第9节(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次日早,冬花早起叫人,马氏醒来,穿戴齐整后往女子织坊赶。自她来后,这织坊内的洒扫、饭食等事均由她一一盯着,不假人手,每日点卯。几个汉子婆子听她的更甚于听庄管事的话。

这日,这织坊虽还无一人,但几个婆子汉子都早起忙活开来,马氏左右察看,有几分满意,把李婠昨日所说之事吩咐下去,又急急去找了木匠做牌匾。

马氏一走,一个汉子得了吩咐便拿着破锅盖和个木梆子往外走。沿街招人的活计虽然轻松,但是费嗓子,几个汉子分成早晚两班,今日正好是轮着他。

李婠见天色不早,便留马氏用饭,马氏再三推辞,李婠只能作罢,“回去时当心些,有事只管来寻我。”马氏连连点头,与一带路小丫头出去了,两人一径出了院门来至角门前。

马氏正待走,只听后方有人叫她,止住脚,回头一瞧。见是东家的左膀右臂,平日随伺在身旁的夏菱,快步迎过去。

马氏面露疑惑道:“菱姑娘,可是东家还有要事?”夏菱道:“正是姑娘有两件事忘了交代。”边说她从怀里拿出两个银角子递出去,“您办差辛苦,且拿着给英姐儿买花戴戴。”英姐儿便是马氏独女。

马氏心下感念,笑道:“多谢东家了,东家吩咐的事,我回去便办。”夏菱笑道:“可别,您家事也多,您放在心头便好。”说着,又把手上的叠好的白纸递过去,“姑娘去了趟织坊,见也没个正经称呼,便写了个名,还劳烦您找个木匠作个匾挂上去。”

马氏接过,笑道:“这倒是我和当家的疏忽了。”夏菱笑道:“哪有什么疏忽不疏忽的。这天也晚了,我也不留您了,您路上当心。”后见那顶小轿走远才回房去。

趣儿候在门口,见李婠便道:“姑娘,夏姐姐叫我来禀,庄管事家的来了,正候在书房。”李婠诧异,快步与趣儿去了十竹轩。

马氏今儿一早便坐了小轿到角门,又辗转几次才见着菊生,此时见了李婠心中松了口气,忙起身行礼问安。

李婠摆手问道:“可是织坊出了事?”马氏道:“此事非天大的事,但也不小,想着亲自来安心些。自那日东家来后,织坊便让几个汉子去大街小巷敲锣打鼓,沿街喊了一圈,可已过了几日也未招到一人。”

李婠默然片刻,后问道:“可知是何因由。”

马氏叹气道:“一则还是世俗规矩所致,现女子出门做活的只三姑六婆,织坊或其他地方可能有,但这梁州闻所未闻,胆小者不敢来;二是流言蜚语,本来有一个寡妇来问,后面又没了音信,我去问了才知街坊都说工钱高,又只招女子,怕是个窑子,她害怕就没来了,任我百般解释,她只当是骗子。”

却说这边,马氏回家后天已黑沉,丫头冬花迎上来伺候她解了头上朱钗。

马氏坐于铜镜前,问道:“英姐儿呢?”冬花道:“姑娘吃了晚膳便睡下了。”马氏又问:“老爷呢?”冬花边伺候人换了件常衣,边撇了撇嘴说道:“正在姜姨娘处了。姜姨娘越发放肆了,今儿一早就嚷着要吃乌鸡汤,可那是给姑娘和您留的。”马氏面色不变:“最后可给了?”

冬花愤愤不平,“给了,老爷来说了。”马氏点头道:“她要喝便给她。若是孩子生下来还这么不分尊卑,直接提脚卖了去,再买个颜色好的来。”冬花这下不开口了。

马氏用完晚膳,见冬花收拾碗碟出去,拿出那三两银钱藏在立柜下,又拿出夏菱给的纸展开看,见上面四个大字——女子织坊,复又细细收起来。

她睡前吩咐冬花:“今日我已和那两个轿夫说好,明日卯时三刻来接我,明日你卯时正叫醒我,后去悄悄去门外看他们来没有。”冬花点头应是。

李婠道:“有人来问便好。”后想到一个法子,又说:“这到不是件难事,你可听过‘徙木立信’这个典故?”马氏面露几分羞愧道:“小时家穷,现今只识得几个大字。”李婠道:“无碍,我讲与你听,听后你便知道法子了。”说罢,便讲了起来,这典故世人皆知,在此不再赘述。

马氏听后若有所悟,试探问道:“您是说作个典型?”李婠点头:“你回去后,让人再在街上喊上一圈,若第一个来做活的人,便可得十两,若五日后,还是无人,便改为二十两,再五日,再加十两。”

马氏心中嘶了一声,心疼起银钱来,现今钱贵,十两可买一亩良田,一三口之家一年嚼用也五两左右。

李婠见她不搭话,问道:“可是觉得不妥?”马氏道:“东家不知,现如今钱贵,十两银钱已可买一个婆子了。”

李婠道:“只管去罢,古有千金市骨,而今这几十两也是值得。若银钱不够了,便托菊生捎个话来。”马氏点头应是。又说起其他织坊事来。只是午间饭食买哪家柴火便宜,或两婆子吵架,又罚了多少钱等琐事,李婠一一听了,间或询问一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