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遗孀 > 第16章:刘鸿恩提亲,马丕瑶不急

第16章:刘鸿恩提亲,马丕瑶不急(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马大人担心门不当,户不对?这个尽请马大人放宽心,刘家的百年基业,想必马大人是知道的,就不用刘某再絮叨有多少宅院和房舍了吧,我那个耀德贤侄,十四岁自他父亲故去后,便停学接管遍布全国的生意,现在二十岁的他早已是经商理财的能手了,呵呵呵……”见马丕瑶犹豫难决,刘鸿恩炫耀地仰首笑着。近百年来,他刘家的男儿择亲,只有他挑选人家,人家不用挑选他刘家。因为不管哪家哪户的小姐千金或大家闺秀,一旦嫁进刘家,将意味着享受荣华富贵。这在河南省是妇孺皆知的事情。

“不是,不是担心门不当,户不对,只是马某家的家风与别人家的不同,我马某家里,凡是儿女的婚事都由内人和儿女们协商做主,容马某将此事告知内人之后再回话给刘大人。”

“哦……应当应当……应当的。”刘鸿恩炫耀的姿势和口气收敛了些。他以为他自己的话一出口,马丕瑶会爽快地,求之不得地答应这门婚事。原因一是,他刘家乃河南省首富,店铺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原因二是,有他这个山西布政使亲自来提亲,是再合适不过了,可他万万没想到,马丕瑶竟以与内人商量为借口而没有立即应承这桩婚事。

刘鸿恩觉得很没有面子,有些尴尬地端起茶碗,以品茶来掩饰着心里的不快,但喝茶的动作明显没有刚才花哨了。可他不甘心这样被动,望了一眼静静注视着他的马丕瑶,决定不达目的不罢休。于是,他有些皮笑肉不笑地说:“呵呵呵,马大人,那刘某今晚就留宿府上,以候您与夫人和令爱商量的付佳音了。”

“应当应当,已是申时,刘大人就是想走,马某也不会让刘大人您走的。”马丕瑶静观刘鸿恩的变化,心想:谁让你马大人炫耀和卖弄您刘家的家财实力了,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哦?婚丧期间,未及此事,不知刘大人所说的哪家哪户的令郎?”突然之间,马丕瑶想起了八年前,村东头大学堂里的教书先生给青霞批合的生辰八字了。于是,他在心里拼命搜索着刘鸿恩的家世,预测着让刘鸿恩提亲的会是哪家哪门,看是否与八字中的批语相吻合。刘鸿恩既然专程回到河南老家来提亲,对方定与他的家世有关。马丕瑶心里这样想。

“是这样的马大人,我有一堂弟,名叫迎恩……,”刘鸿恩貌似要长篇大论。

“迎恩?”马丕瑶突然打断刘鸿恩的话。因为他想起了朝中过去对他的传言:他无缘无故、无功无名的突然旋升为陕西按察使,就是因为他一个叫刘迎恩的堂弟在背后花了大笔银钱打理而来的。

莫非他给女儿提亲的人家与这个刘迎恩有关系?马丕瑶暗想。

“哦?莫非马大人认识我家迎恩堂弟?”刘鸿恩猛地坐直身子,吃惊地睁大双眼。

但马丕瑶的心里,倒是觉得刘鸿恩提的这门亲事很适合,第一是,青霞也到了该嫁人的年龄了;第二是,他守丧期将满,要入京服阕,接受皇帝的任命,他想,在赴任之前将七丫的婚事给了妥岂不更好,省得赴任时再带着她,多一份牵挂。再说了,女儿家,早晚是一门客,留太久了没什么益处。还有,也就是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刘家的百年基业确如他刘鸿恩卖弄的那样雄厚。把女儿嫁入这样的世家,省得女儿受箪中求食,灶前忙羹之苦了。这也可能正应了八年之前,那位教书先生的给女儿批合的八字了。

“呵呵呵,不认识,只是听着名字熟悉。”马丕瑶笑着自圆刚才的失言。

“这就对了,因为我那迎恩堂弟是河南首富呀,唉!只可惜他六年前壮年早逝,撇下一子,名耀德,字郎斋,年方二十,尚未婚配。说起我这个贤侄呀,那真是没说的,虽没有潘安之貌,却生得是一表人材。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现在,我刘家到了我贤侄这辈人这里共叉出五枝,可数郎斋贤侄的生意做的最大,财富集赞的也最丰盈,用‘日进斗金’这句话来形容每日的时项都不算夸张呀,我贤侄的钱庄、当铺、和商店、货行,遍布京、津、沪、汉、粤等全国几十个城市的要道、府、州、县、镇。这次刘某不远路途,特来拜访贵府,就是替侄儿提亲的。”刘鸿恩摇头晃脑,口吐玉珠似的高声朗朗,活像饭店里的伙计给贵客报菜名。

“哦……”果不其然,原来是给他的亲侄子提亲呀,还是刘迎恩的儿子。可提亲归提亲,至于这样炫耀家世的财富吗,你侄子若无德无才,就是个皇帝我也不愿把女儿嫁过去。

“马大人意下如何?”刘鸿恩看着思索中马丕瑶,居高临下地催促着,那架势就好像他话一出口,马丕瑶就必须无条件地答应似的。

“这……”马丕瑶心中不快,刘鸿恩事在必得的架势,像是他马某养了十八年的闺女是专门给他侄子准备似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